先公跨箕尾,搖曳旋天關。于今二紀馀,肯復來人間。
時時對遺編,彷佛窺一斑。夢寐思見之,何從暫追攀。
邇來都城里,忽睹庭中蘭。方寸實驚喜,典刑斯可觀。
抱疴一榻上,骨瘦清瑯玕。為余設幽幾,氣貌徐以寬。
微詞落玉麈,文彩真孔鸞。棣華惜未識,妙譽聞朝端。
先公德未泯,四海共仰嘆。愿言付百世,清風嗣門闌。
贈歐陽季默承議。宋代。釋道潛。 先公跨箕尾,搖曳旋天關。于今二紀馀,肯復來人間。時時對遺編,彷佛窺一斑。夢寐思見之,何從暫追攀。邇來都城里,忽睹庭中蘭。方寸實驚喜,典刑斯可觀。抱疴一榻上,骨瘦清瑯玕。為余設幽幾,氣貌徐以寬。微詞落玉麈,文彩真孔鸞。棣華惜未識,妙譽聞朝端。先公德未泯,四海共仰嘆。愿言付百世,清風嗣門闌。
釋道潛,本名曇潛,號參寥子,賜號妙總大師。俗姓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續骫骳說》)。一說姓何,于潛(今浙江臨安西南)人(《咸淳臨安志》卷七○)。幼即出家為僧,能文章,尤喜為詩。與蘇軾、秦觀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紹圣間,蘇軾貶海南,道潛亦因詩獲罪,責令還俗。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曾肇為之辯解,復為僧。崇寧末歸老江湖。其徒法穎編有《參寥子詩集》十二卷,行于世。 ...
釋道潛。 釋道潛,本名曇潛,號參寥子,賜號妙總大師。俗姓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續骫骳說》)。一說姓何,于潛(今浙江臨安西南)人(《咸淳臨安志》卷七○)。幼即出家為僧,能文章,尤喜為詩。與蘇軾、秦觀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紹圣間,蘇軾貶海南,道潛亦因詩獲罪,責令還俗。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曾肇為之辯解,復為僧。崇寧末歸老江湖。其徒法穎編有《參寥子詩集》十二卷,行于世。
壬辰仲春檄調上元留別高淳士民。清代。陶在銘。 粗官濫吹易三年,回首春風入境天。芳草一畦黃犢雨,晴波干頃白鷗煙。清時桴鼓聲都歇,野老衣冠望若仙。不信南朝金粉地,桑麻雞犬獨翛然。
聞南中流言有感 其四。明代。王世貞。 裁呼小草便無聞,祇為慚他誓墓文。若道長安車馬色,春風吹作五陵云。
寄塵異但侍元。明代。釋函是。 買斷青山長白云,閒栽桃李兩溪分。別來樵徑新松竹,憶去籬笆舊見聞。佇立不堪人境異,遙看空見水天文。誰能千里謀晨夕,歸掩柴扉寄與君。
蜀府遇夏時教諭次韻敘德言懷。明代。方孝孺。 周道昔淪喪,鳳鳥收其聲。紛紛徇世士,各以智術鳴。仲舒起西都,蜀漢有孔明。下帷談正誼,濡走濟群生。二子茍遇時,惠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