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公沒世五百年,殊勛茂烈存簡編。我懷忠議不復見,讀至舊史嘗喟然。
窮山老尉有狄氏,問之乃曰公其先。誥書家牒盡炳炳,照出往事如目前。
念公英節不見矣,見公遠孫良可賢。況公遠孫實賢者,本末趣尚疇能肩。
昔從五季衰亂來,簪組飄墜歸農廛。平時下詔繼絕世,沾以一命聊褒甄。
天資忠孝遂奮激,報祖許國惟勤拳。胸中已有霜雪在,飲冰食檗甘如膻。
嘗云起跡自畎畝,幸得寸祿因賞延。語言動靜茍一失,辱及吾祖為欺天。
信者清白與剛毅,異代猶有芳風傳。如何十載走塵坌,綠發減盡成華顛。
青云岐路苦悠遠,誰借跬步為階緣。當途達者倘在念,一顧可使羽翼軒。
不惟廉操足敦勸,抑見袓德光綿綿。嗟予之意止如此,感憤為君書此篇。
贈平羌狄尉。宋代。呂陶。 梁公沒世五百年,殊勛茂烈存簡編。我懷忠議不復見,讀至舊史嘗喟然。窮山老尉有狄氏,問之乃曰公其先。誥書家牒盡炳炳,照出往事如目前。念公英節不見矣,見公遠孫良可賢。況公遠孫實賢者,本末趣尚疇能肩。昔從五季衰亂來,簪組飄墜歸農廛。平時下詔繼絕世,沾以一命聊褒甄。天資忠孝遂奮激,報祖許國惟勤拳。胸中已有霜雪在,飲冰食檗甘如膻。嘗云起跡自畎畝,幸得寸祿因賞延。語言動靜茍一失,辱及吾祖為欺天。信者清白與剛毅,異代猶有芳風傳。如何十載走塵坌,綠發減盡成華顛。青云岐路苦悠遠,誰借跬步為階緣。當途達者倘在念,一顧可使羽翼軒。不惟廉操足敦勸,抑見袓德光綿綿。嗟予之意止如此,感憤為君書此篇。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鈞,號凈德。仁宗皇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三年舉制科,對策枚數王安石新法之過,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黨蔡確、韓縝、張璪、章惇等。累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知陳州。坐元祐黨奪職,責衡州居住。徽宗立,復集賢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凈德集》。 ...
呂陶。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鈞,號凈德。仁宗皇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三年舉制科,對策枚數王安石新法之過,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黨蔡確、韓縝、張璪、章惇等。累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知陳州。坐元祐黨奪職,責衡州居住。徽宗立,復集賢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凈德集》。
送鈐轄館使王公二首 其二。宋代。張靖。 玉勒嘶風出錦城,山光野色助離情。行行莫倦神華遠,芳草連云伴去程。
即事。元代。項炯。 江南水闊疑無地,漢北風高忽似秋。鴻雁定應驚悄悄,麒麟何許泣幽幽。步兵阮籍唯耽酒,隱士龐公不入州。敢饜朝盤惟苜蓿,封侯渾是爛羊頭。
呂居仁惠建昌紙被。宋代。劉子翚。 寒聲晚移林,殘臘無幾日。高人擁楮眠,臠卷意自適。素風含混沌,春煦回呼吸。余溫偶見分,來自芝蘭室。乍舒魄流輝,忽卷潮無跡。未能澡余心,愧此一衾白。嘗聞旴江藤,蒼崖走虬屈。斬之霜露秋,漚以滄浪色。粉身從澼絖,蛻骨齊麗密。乃知瑩然姿,故自慚陶出。治物猶貴精,治心豈宜逸。平生感交游,耳剽非無得。精神隨事分,內省殊未力。寸陰捐已多,老矣將何及。自從得此衾,夢覺常惕惕。清如夷齊鄰,粹若淵騫覿。獨警發鏗鍧,邪思戢毫忽。勿謂絕知聞,虛闈百靈集。鼎鬴或存戒,韋弦亦規失。則知君子所,惠以勵蒙塞。
屏翁領諸孫小集亦龍弟野亭君玉即席有詩次韻。宋代。戴炳。 結屋新亭好,登臨雅興長。心融八窗白,塵隔九衢黃。泛菊金英碎,嘗粳玉顆香。更期梅著蕊,來賞小春光。
收蜜蜂。宋代。蘇轍。 空中蜂隊如車輪,中有王子蜂中尊。分房減口未有處,野老解與蜂語言。前人傳蜜延客住,後人秉艾催客奔。布囊包里鬧如市,坌入竹屋新且完。小窗出入旋知路,幽圃首夏花正繁。相逢處處命儔侶,共入新宅長子孫。今年活計知尚淺,蜜蠟未暇分主人。明年少割助和藥,慚愧野老知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