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惠為士師,子文乃令尹。仕也固不喜,黜之何嘗慍。
直道宜少合,高風諒難泯。大抵君子心,惟義素藏韞。
進非為私謀,退亦為道隱。顧彼榮與辱,于吾不加損。
我公天下賢,許國以誠悃。危言屢啟納,大事費量忖。
審如秦和醫(yī),良劑起疾疢。工如魯匠斲,鉅木赴繩準。
昔嘗遷九江,誰謂去途窘。又嘗謫蘄水,恬然泛驚濆。
于今已三黜,去就決不混。遠視前世賢,并驅而齊軫。
大敵眾所畏,未戰(zhàn)勢自殞。惟公鼓而前,萬旅悚兵楯。
晚節(jié)人所重,半道或凋隕。惟公久益壯,千古激忠憤。
大明方乘離,元老反遇遁。得喪未易言,所系在邦本。
三黜詩。宋代。呂陶。 下惠為士師,子文乃令尹。仕也固不喜,黜之何嘗慍。直道宜少合,高風諒難泯。大抵君子心,惟義素藏韞。進非為私謀,退亦為道隱。顧彼榮與辱,于吾不加損。我公天下賢,許國以誠悃。危言屢啟納,大事費量忖。審如秦和醫(yī),良劑起疾疢。工如魯匠斲,鉅木赴繩準。昔嘗遷九江,誰謂去途窘。又嘗謫蘄水,恬然泛驚濆。于今已三黜,去就決不混。遠視前世賢,并驅而齊軫。大敵眾所畏,未戰(zhàn)勢自殞。惟公鼓而前,萬旅悚兵楯。晚節(jié)人所重,半道或凋隕。惟公久益壯,千古激忠憤。大明方乘離,元老反遇遁。得喪未易言,所系在邦本。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鈞,號凈德。仁宗皇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三年舉制科,對策枚數王安石新法之過,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黨蔡確、韓縝、張璪、章惇等。累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知陳州。坐元祐黨奪職,責衡州居住。徽宗立,復集賢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凈德集》。 ...
呂陶。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鈞,號凈德。仁宗皇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三年舉制科,對策枚數王安石新法之過,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黨蔡確、韓縝、張璪、章惇等。累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知陳州。坐元祐黨奪職,責衡州居住。徽宗立,復集賢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凈德集》。
點絳唇 劉峻度席上聽女郎度曲。明代。宋琬。 子夜清歌,隔簾疑在青天外。瓊簫玉管。莫把鶯喉礙。紗帽籠頭,卸卻殘妝戴。嬌羞壞。廣場無奈。初學男兒拜。
贈傳燈 其二。宋代。林干。 臺教源流遠,高明紹梵音。扶桑紅日近,華頂白云深。清磬度山翠,黃花匝地金。三乘示方便,萬法總惟心。
自題三十八歲小照 其二。清代。鄭孝胥。 吾年垂四十,頗亦厭虛辭。結習渾難盡,鳴秋略有詩。
和祖擇之學士袁州慶豐堂十詠 其七。清代。陳詵。 洗竹遙山出,流泉到曲池。可憐波萬頃,黽勉對淪漪。
贈長洲何主簿。唐代。韓翃。 掛席逐歸流,依依望虎丘。殘春過楚縣,夜雨宿吳洲。野寺吟詩入,溪橋折筍游。到官無一事,清靜有諸侯。
送宋膳部惟一考績北上。。歐大任。 寒城出祖大江濤,曾是從君水部曹。稍轉云司勞削牘,更移蘭省借揮毫。星前入奏燕山近,雪后趨朝漢殿高。計最祠官應戀闕,可能歸及薦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