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臣朝謁罷,戚里自相過。落日青絲騎,春風白纻歌。
恩承三殿近,獵向五陵多。歸路南橋望,垂楊拂細波。
春行。唐代。李益。 侍臣朝謁罷,戚里自相過。落日青絲騎,春風白纻歌。恩承三殿近,獵向五陵多。歸路南橋望,垂楊拂細波。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 ...
李益。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
靈巖十二景 其四 朗公山。宋代。釋仁欽。 萬象森羅古此峰,傳來幾世朗公容。知音會遇無先后,今日依前舊日蹤。
過故洛陽城。宋代。司馬光。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過鄖鄉寒食日。宋代。張嵲。 蒼茫云樹渺相迎,山縣燒余祗故城。雞犬不聞仍禁火,經過轉見亂離情。
賦得我愛夏日長 其二。明代。李孫宸。 惜陰翻古帙,席蔭坐林泉。解識閒中晷,依稀亦小年。
鰲背元夜。金朝。李俊民。 山市家家秉燭游,風檐齊掛月燈毬。不須更用閑妝點,人在鰲峰最上頭。
同孔加淳父諸君集時濟山齋分賦得主人林館秋。明代。王懋明。 寂寂揚雄宅,清涼幾席虛。萸香饋來酒,螢死讀殘書。霜砌花仍發,風林葉向疏。客懷同宋玉,搖落竟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