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里。回噪金門側。
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
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流亂罷還續。酸傷合更離。
暫聽別人心即斷。才聞客子淚先垂。故鄉已超忽。空庭正蕪沒。
一夕復一朝。坐見涼秋月。河流帶地從來崄。峭路干天不可越。
紅塵早弊陸生衣。明鏡空悲潘掾發。長安城里帝王州。鳴鐘列鼎自相求。
西望漸臺臨太液。東瞻甲觀距龍樓。說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懷寶劍游。
學仙未成便尚主。尋源不見已封侯。富貴功名本多豫。繁華輕薄盡無憂。
詎念嫖姚嗟木梗。誰憶田單倦土牛。歸去來。青山下。
秋菊離離日堪把。獨焚枯魚宴林野。終成獨校子云書。何如還驅少游馬。
聽鳴蟬篇。隋代。盧思道。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里。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流亂罷還續。酸傷合更離。暫聽別人心即斷。才聞客子淚先垂。故鄉已超忽。空庭正蕪沒。一夕復一朝。坐見涼秋月。河流帶地從來崄。峭路干天不可越。紅塵早弊陸生衣。明鏡空悲潘掾發。長安城里帝王州。鳴鐘列鼎自相求。西望漸臺臨太液。東瞻甲觀距龍樓。說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懷寶劍游。學仙未成便尚主。尋源不見已封侯。富貴功名本多豫。繁華輕薄盡無憂。詎念嫖姚嗟木梗。誰憶田單倦土牛。歸去來。青山下。秋菊離離日堪把。獨焚枯魚宴林野。終成獨校子云書。何如還驅少游馬。
盧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學重于當時,仕于北齊。齊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擇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時稱“八米盧郎”。北齊末待詔文林館。北周滅齊后入長安,官至散騎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北朝。 ...
盧思道。 盧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學重于當時,仕于北齊。齊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擇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時稱“八米盧郎”。北齊末待詔文林館。北周滅齊后入長安,官至散騎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北朝。
登天安門城樓。近現代。陳仁德。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只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三月十八日水濱閒步 其二。明代。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飲浦江高樓有詩紀事依。近現代。陳三立。 寄命湖船帶夢游,又依海客戀殘秋。楹書壁掛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樓。映照須眉能玩世,支離皮骨故工愁。持杯各在飛鴻側,咽入天風與唱愁。
景州城外。。俞得鯉。 曲路重關小有天,招招酒旆解留仙。荒城古塔凌霄漢,古樹層臺薄晚煙。燈火前街人似沸,雞聲寒店夜如年。千般總是征途味,留得霜華到鬢邊。
庚申春重游適園二首 其二。近現代。葉云峰。 春光又是照蒼苔,幾度滄桑郁不開。舊雨無多成鬼錄,園林重振賴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