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光鷗占多,煙濤萬頃隔虞羅。舊游到處逢魚叟,拍水長鳴和棹歌。
海中八景 其七 泛渚鷗聲。明代。王天性。 海上風光鷗占多,煙濤萬頃隔虞羅。舊游到處逢魚叟,拍水長鳴和棹歌。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則衷,號槐軒,晚年別號半憨。汕頭外砂鎮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舉人。官盱眙縣教諭、豐城縣令、上高縣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賦歸田,肆志于山水詩酒間,嘗作《半憨先生傳》以自況。著有《半憨集》。清馮奉初《潮州耆舊集》卷一六、吳道镕《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有傳。王天性詩,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軒先生遺草》為底本。 ...
王天性。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則衷,號槐軒,晚年別號半憨。汕頭外砂鎮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舉人。官盱眙縣教諭、豐城縣令、上高縣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賦歸田,肆志于山水詩酒間,嘗作《半憨先生傳》以自況。著有《半憨集》。清馮奉初《潮州耆舊集》卷一六、吳道镕《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有傳。王天性詩,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軒先生遺草》為底本。
鴻嗷嘆 其一。。俞明震。 洪濤穴蛙黽,岸圮江流橫。落日散寒烏,泊舟心轉驚。吹荻爇殘火,四望無人行。老翁七十馀,煢煢草底生。道昔乾嘉時,舳艫控襄荊。民富堤質堅,商吏同經營。自遭粵匪亂,江岸無完城。生聚十馀年,稍稍理農耕。泥淤河身高,土薄地利輕。前月忽晝晦,堤決沙水并。天地戰寒濤,土木蛟龍爭。頹垣掩白骨,冷灶灰燼平。倉皇語未竟,四野聞哭聲。幼兒初學舌,向客乞殘羹。隨身無餅餌,對此難為情。酸風颯然來,壞木啼倉庚。
辨水。清代。牛燾。 君不見,東坡調水傳佳話,全憑清濁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詩骨清人肺。又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石水斗泥資灌溉。有時汲之供烹啜,不聞飲者比沆瀣。鎮沅斥鹵少清流,為渟為淵性不侔。山溪徑雨盡泥滓,井泉不攪清且瀏。人言井水多瘴癘,溪流雖濁不生憂。愚者傳疑智者信,倒置流品付悠悠。此鄉瘴氣由山毒,蛇涎雀酡盈溝瀆。污地濁澤此蒙泉,山藪藏疾當暑酷。滂沱一刷延溪滿,溲勃何用勤滲漉。鄉人晨昏劇飲此,榮衛安可容黲黷。此時幸有未枯井,無塵無垢可鑒影。舍此取彼胡為乎,一清一濁君試飲。吁嗟乎,古人品水重八德,陸公名泉亦難得。但看揚子江水盡狂瀾,有人江底汲取臨不測。
夜愁光陰易過學問不進記以絕句。明代。謝復。 炎天過卻復秋天,容易蹉跎又一年。終日客窗愁不撩,短檠隨意玩遺編。
流水音懷抱存。。黃浚。 瑰松礓石郁相依,復有寒流浸曲埼。舊主已成林際客,老兵猶護壁間詩。豈徒負壑移舟感,絕憶科頭傅粉姿。霸氣暗收文酒散,廢亭殘日一攢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