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情
鴉翎般水鬢似刀裁,水顆顆芙蓉花額兒窄,待不梳妝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釵,一半兒鬅松一半兒歪。書來和淚怕開緘,又不歸來空再三,這樣病兒誰慣耽?越恁瘦巖巖,一半兒增添一半兒減。將來書信手拈著,燈下姿姿觀覷了,兩三行字真帶草。提起來越心焦,一半兒絲撏一半兒燒!別來寬褪縷金衣,粉悴煙憔減玉肌,淚點兒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兒才干一半兒濕。
【仙呂】一半兒。元代。王和卿。 題情鴉翎般水鬢似刀裁,水顆顆芙蓉花額兒窄,待不梳妝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釵,一半兒鬅松一半兒歪。書來和淚怕開緘,又不歸來空再三,這樣病兒誰慣耽?越恁瘦巖巖,一半兒增添一半兒減。將來書信手拈著,燈下姿姿觀覷了,兩三行字真帶草。提起來越心焦,一半兒絲撏一半兒燒!別來寬褪縷金衣,粉悴煙憔減玉肌,淚點兒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兒才干一半兒濕。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屬河北省)人,生卒年字號不詳。《錄鬼簿》列為"前輩名公",但各本稱呼不同,天一閣本稱為"王和卿學士",孟稱舜本卻稱他為"散人"。他與關漢卿是同時代人,而又比關漢卿早卒。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現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見于《太平樂府》、《陽春白雪》、《詞林摘艷》等集中。 ...
王和卿。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屬河北省)人,生卒年字號不詳。《錄鬼簿》列為"前輩名公",但各本稱呼不同,天一閣本稱為"王和卿學士",孟稱舜本卻稱他為"散人"。他與關漢卿是同時代人,而又比關漢卿早卒。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現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見于《太平樂府》、《陽春白雪》、《詞林摘艷》等集中。
永夜。唐代。齊己。 永日還欹枕,良宵亦曲肱。神閑無萬慮,壁冷有殘燈。香影浮龕象,瓶聲著井冰。尋思到何處,海上斷崖僧。
路鳳岡民部第中牡丹冬開寄題四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時,霜后依然絕代姿。道是經秋渾不解,先春早發向陽枝。
題崇壽寺。南北朝。王寂。 紫霞山寺久不來,往昔破碎今摧頹。一缽殘僧飫藜藿,百身古佛眠莓苔。門楣金烏經雨泣,殿脊鐵鳳含風哀。安得使君鞭紫馬,咄嗟檀施隨緣來。
虞美人 冬夜聽雨。清代。沈善寶。 打窗落葉聲蕭瑟。寒氣燈前逼。病來詩思已無聊。添得這般情景、助魂銷。霜鴻陣陣飛何急。豈有愁難說。一番疏雨一番風。知否有人憔悴、小樓中。
張工部至薄寒山下有書無由馳報輤車之至倍切悲懷。唐代。權德輿。 書來遠自薄寒山,繚繞洮河出古關。今日難裁秣陵報,薤歌寥落柳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