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廟湖陰四百年,斑斑江竹映嬋娟。魚龍水落萑蒲外,雞犬村成檿柘邊。
不待清名垂女史,尚存貞魄降神弦。君王社稷今焉在,伏臘粢盛自儼然。
帷箔夜涼臨月榻,佩環晨響起云軿。湘靈鼓瑟虞風盛,蔡琰聞笳漢鼎遷。
嗟彼生還羞故國,何如死節報皇天。明妝靚服黃塵里,重為傷時涕泗漣。
題烈女廟。元代。王逢。 遺廟湖陰四百年,斑斑江竹映嬋娟。魚龍水落萑蒲外,雞犬村成檿柘邊。不待清名垂女史,尚存貞魄降神弦。君王社稷今焉在,伏臘粢盛自儼然。帷箔夜涼臨月榻,佩環晨響起云軿。湘靈鼓瑟虞風盛,蔡琰聞笳漢鼎遷。嗟彼生還羞故國,何如死節報皇天。明妝靚服黃塵里,重為傷時涕泗漣。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于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筑草堂以居,自號最閑園丁。辭張士誠征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于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王逢。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于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筑草堂以居,自號最閑園丁。辭張士誠征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于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夜半出山。明代。程敏政。 蕆事下西陵,歸鞍趁月行。松林人影亂,石罅水聲清。不覺山程遠,推便野望平。臨風歌一曲,秋思滿空明。
即事。元代。黃溍。 南陌東阡草色齊,愔愔門巷客來稀。受風燕子輕相逐,著雨楊花濕更飛。綠樹無言春又盡,紅塵如霧手頻揮。浮生莽莽吾何計,獨立看云竟落暉。
橫浦十詠 其八 東坡祠。宋代。劉黻。 何年海上還,坐鎮此山川。筆硯歸京闕,衣冠帶瘴煙。一生忠膽在,萬古黨名傳。吾道多流落,西風問老天。
送人還槜李 其一。清代。屈大均。 我自三云塞,來歸百粵城。故人離別盡,邊地姓名輕。孔雀自相妒,梅花無此情。如君是知己,應解識生平。
滿庭芳。兩漢。佚名。 辰出街頭,酉歸堂內,切須規矩隨身。志誠香火,早晚去朝真。遍歷名山福地,不恥問、參訪高人。休夸逞,斷除人我,心地放教平。燒丹并煉藥,琴棋書畫,各有司存。應干請祈法術,都是謾勞神。且任隨緣乞化,省多少、勞碌精神。團圞坐,齊同慈愛,異骨總成親。
廿一日夜坐憶亡兒 其二。明代。顧清。 視不成形舉目存,青燈一盞近黃昏。彭殤竟是誰分出,妄使瞿曇欲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