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全趙璧,子敬存家氈。臣子奉君父,由來義當然。
我為排難行,期播今后賢。至正十六年,楚氛蔽吳天。
南臺塔御史,盡室方顛連。風波萍浮寄,墟落匏孤懸。
內無蚍蜉援,外絕鴻雁傳。縮地漫勞想,拔宅欲假仙。
形勢轉倉皇,一日猶三年。君聞急友義,側身入烽煙。
得子猛虎穴,摘珠驪龍淵。菱花奩影合,桂樹月魄圓。
青青驄馬駒,環珥映后先。相看喜至骨,欲語翻淚漣。
報之錦繡段,長謝賦歸田。遂令雞鳴客,遠愧齊魯連。
我時載茶具,蕩漾五湖船。蕭蕭春陰暮,載歌《伐木》篇。
排難行。元代。王逢。 相如全趙璧,子敬存家氈。臣子奉君父,由來義當然。我為排難行,期播今后賢。至正十六年,楚氛蔽吳天。南臺塔御史,盡室方顛連。風波萍浮寄,墟落匏孤懸。內無蚍蜉援,外絕鴻雁傳。縮地漫勞想,拔宅欲假仙。形勢轉倉皇,一日猶三年。君聞急友義,側身入烽煙。得子猛虎穴,摘珠驪龍淵。菱花奩影合,桂樹月魄圓。青青驄馬駒,環珥映后先。相看喜至骨,欲語翻淚漣。報之錦繡段,長謝賦歸田。遂令雞鳴客,遠愧齊魯連。我時載茶具,蕩漾五湖船。蕭蕭春陰暮,載歌《伐木》篇。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于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筑草堂以居,自號最閑園丁。辭張士誠征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于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王逢。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于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筑草堂以居,自號最閑園丁。辭張士誠征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于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次韻同院晚春 其一。宋代。李正民。 病思愁腸叵奈何,新詩無復苦磋磨。欣聞郢客陽春曲,罷唱吳儂小海歌。幽徑雨馀芳草綠,小園風靜落花多。融樽正好酬佳景,休嘆朋簪不我過。
甲戌民風近體寄葉給事八首 其一。唐代。龔詡。 疫癘饑荒相繼作,鄉民千萬死無辜。浮尸暴骨處處有,束薪斗粟家家無。只緣后政異前政,致得今吳非昔吳。寄語長民當自責,莫將天數厚相誣。
山中。唐代。方干。 散拙亦自遂,粗將猿鳥同。飛泉高瀉月,獨樹迥含風。果落盤盂上,云生篋笥中。未甘明圣日,終作釣漁翁。
曉起用麟孫韻。元代。劉詵。 七月今年涼氣高,墻東古木夜蕭騷。孤城殘月角初動,野屋秋風雞亂號。萬事惟馀雙短鬢,百齡須用幾綈袍。故人莫薦揚雄賦,衰老難勝執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