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天氣佳,萬象欣改色。我行六峰外,遙見江郎石。
二儀辟混沌,牽牛委晶魄。鼎列臺輔姿,玉蘊圭璋德。
三神浮瀛海,噴薄東一極。鉅鰲因戴之,仙宮晃金碧。
斯連厚坤軸,乃棄姑篾域。直上青蓮花,或隕樵舍側。
安知非異境,自與三神敵。于時攬深秀,云霧忽巾冪。
微風稍飄飖,空翠疑亂滴。雜英敷陽艷,嘉木生午寂。
交交黃鳥音,好在千丈壁。二年思晤對,百里今咫尺。
煙波動落照,道路陰已夕。尚戀女媧功,躊躇望西北。
望江郎石。元代。王逢。 仲春天氣佳,萬象欣改色。我行六峰外,遙見江郎石。二儀辟混沌,牽牛委晶魄。鼎列臺輔姿,玉蘊圭璋德。三神浮瀛海,噴薄東一極。鉅鰲因戴之,仙宮晃金碧。斯連厚坤軸,乃棄姑篾域。直上青蓮花,或隕樵舍側。安知非異境,自與三神敵。于時攬深秀,云霧忽巾冪。微風稍飄飖,空翠疑亂滴。雜英敷陽艷,嘉木生午寂。交交黃鳥音,好在千丈壁。二年思晤對,百里今咫尺。煙波動落照,道路陰已夕。尚戀女媧功,躊躇望西北。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于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筑草堂以居,自號最閑園丁。辭張士誠征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于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王逢。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于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筑草堂以居,自號最閑園丁。辭張士誠征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于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游焦山后江行三十里收瓜州口月夜過金山作。清代。瑞元。 船從京口渡,水向海門流。島嶼一篝火,芙蓉三面樓。潮隨明月上,山入大江浮。回首髫齡事,金焦同日游。
滿江紅。清代。陸求可。 蝶粉蜂黃,才過了、牡丹天氣。朱檻外、石榴紅綻,照人衣袂。芳草堤邊鴉影亂,垂楊岸上鶯聲碎。正新裁、紈扇手中攜,槐陰憩。花已落,門空閉。常禁受,愁滋味。更雨意云情,許多無謂。搔首看天忘日午,引杯獨酌難成醉。到不如、重到北窗前,昏昏睡。
贈王別駕時署縣有薦。明代。盧龍云。 才名共仰三川舊,治行咸推百粵先。郡以分猷看展驥,邑緣試劇待烹鮮。霜含白簡俱稱最,春滿黃堂各頌賢。珍重佩刀酬解贈,君家元沐主恩偏。
贈得一禪師。宋代。敖陶孫。 舊時典正父,今日一浮屠。四海誰知己,三更忽撚須。空山吼獅子,暗壁縛於菟。何日當吾眼,藜休淡爾臞。
瑞峰院夜語奉酬鄭簿。宋代。林亦之。 百級上層巒,呼鐙同所歡。瓷杯真有道,行李似無官。妙語勝熊掌,疎才愧鹖冠。古人相見意,不作酒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