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篇內,凡言忠孝人。
未嘗不流涕,反復為王陳。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王式。宋代。林同。 三百五篇內,凡言忠孝人。未嘗不流涕,反復為王陳。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號空齋處士。林公遇子。深于詩。以世澤授官,棄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撫使劉仝子即其家置忠義局,招募義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嚙指血書壁,誓守忠義,尋被執,不屈而死。有《孝詩》。 ...
林同。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號空齋處士。林公遇子。深于詩。以世澤授官,棄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撫使劉仝子即其家置忠義局,招募義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嚙指血書壁,誓守忠義,尋被執,不屈而死。有《孝詩》。
叢芳榭得句。。弘歷。 曲廊回抱疏軒敞,階俯琳池波泱漭。繚以紗疏碧且虛,延爽障寒幽復朗。宴息四序無不宜,怛春花鎮含芳蕤。風欄雨埭氤氳際,月宇雪窗澹蕩時。摛藻發思真契妙,一歲之中曾幾到。今來憩即今年初,卻笑何須亟營造。
題鄧云鄉紅樓識小錄。近現代。施蟄存。 一夢紅樓三百年,燕京風物付云煙。憑君話舊存文獻,又見都城紀勝編。
嘆馬二絕贈趙公簡 其二。清代。引履祥。 豈有千里心,所戚惟窮老。屢鞭腹自饑,蹢躅悲荒草。
在旅不在家書。宋代。陳宓。 無心覽卷謾舒卷,有念盈懷日往來。十日離家勞夢遠,一行無字強顏開。
訪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二。宋代。李之儀。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