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逢場作戲,險些兒誤了終焉計。白發勸東籬,西村最好幽棲,老正宜。茅廬竹徑,藥井蔬畦,自減風云氣。嚼蠟光陰無味,旁觀世態,靜掩柴扉。雖無諸葛臥龍岡,原有嚴陵釣魚磯,成趣南園,對榻青山,繞門綠水。
【耍孩兒】窮則窮落覺囫圇睡,消甚奴耕婢織?荷花二畝養魚池,百泉通一道青溪。安排老子留風月,準備閑人洗是非,樂亦在其中矣。僧來筍蕨,客至琴棋。
【二】青門幸有栽瓜地,誰羨封侯百里?桔槔一水韭苗肥,快活煞學圃樊遲。梨花樹底三杯酒,楊柳陰中一片席,倒大來無拘系。先生家淡粥,措大家黃虀。
【三】有一片凍不死衣,有一口餓不死食。貧無煩惱知閑貴,譬如風浪乘舟去,爭似田園拂袖歸?本不愛爭名利。嫌貧污耳,與鳥忘機。
【尾】喜天陰喚錦鳩,愛花香哨畫眉。伴露荷中煙柳外風蒲內,綠頭鴨黃鶯兒啅七七。
般涉調·哨遍·半世逢場作戲。元代。馬致遠。 半世逢場作戲,險些兒誤了終焉計。白發勸東籬,西村最好幽棲,老正宜。茅廬竹徑,藥井蔬畦,自減風云氣。嚼蠟光陰無味,旁觀世態,靜掩柴扉。雖無諸葛臥龍岡,原有嚴陵釣魚磯,成趣南園,對榻青山,繞門綠水。【耍孩兒】窮則窮落覺囫圇睡,消甚奴耕婢織?荷花二畝養魚池,百泉通一道青溪。安排老子留風月,準備閑人洗是非,樂亦在其中矣。僧來筍蕨,客至琴棋。【二】青門幸有栽瓜地,誰羨封侯百里?桔槔一水韭苗肥,快活煞學圃樊遲。梨花樹底三杯酒,楊柳陰中一片席,倒大來無拘系。先生家淡粥,措大家黃虀。【三】有一片凍不死衣,有一口餓不死食。貧無煩惱知閑貴,譬如風浪乘舟去,爭似田園拂袖歸?本不愛爭名利。嫌貧污耳,與鳥忘機。【尾】喜天陰喚錦鳩,愛花香哨畫眉。伴露荷中煙柳外風蒲內,綠頭鴨黃鶯兒啅七七。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馬致遠。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蒼松軒。明代。張寧。 種竹繞軒居,清素聊自愛。雖無桃李顏,不改冰霰態。孤松色不殊,六月寒尚在。倏然三徑幽,凝碧如有待。
憶西湖舊游。宋代。文同。 西湖晴碧晚溶溶,與客常來坐好風。記得有人歌小玉,月明猶在畫船中。
懷華陽潤卿博士三首。唐代。皮日休。 先生一向事虛皇,天市壇西與世忘。環堵養龜看氣訣,刀圭餌犬試仙方。靜探石腦衣裾潤,閑煉松脂院落香。聞道征賢須有詔,不知何日到良常。冥心唯事白英君,不問人間爵與勛。林下醉眠仙鹿見,洞中閑話隱芝聞。石床臥苦渾無蘚,藤篋開稀恐有云。料得虛皇新詔樣,青瓊板上綠為文。鳳骨輕來稱瘦容,華陽館主未成翁。數行玉札存心久,一掬云漿漱齒空。白石煮多熏屋黑,丹砂埋久染泉紅。他年欲事先生去,十賚須加陸逸沖。
從劉殿院借書。宋代。沈與求。 骨寒宜伴列仙臞,欲喜依劉計未疏。自昔暗中人易記,到今名下士非虛。欲從給事論奇字,擬向中郎得異書。愿借牙簽三萬軸,為公一一辨蟫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