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橋上鵑啼苦。遮斷天涯路。東風竟日怕憑闌。何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酒醒夢繞屏山冷。獨自懨懨病。故園今夜月朧明。滿眼干戈休照國西營。
虞美人。近現代。張爾田。 天津橋上鵑啼苦。遮斷天涯路。東風竟日怕憑闌。何處青山一發是中原。酒醒夢繞屏山冷。獨自懨懨病。故園今夜月朧明。滿眼干戈休照國西營。
張爾田(1874年—1945年),一名采田,字孟劬,號遁庵、遁庵居士,又號許村樵人,杭縣(今浙江杭州)人。近代歷史學家、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張之杲,著有《初日山房詩集》、《泰州保衛記》。辛亥革命后閑居。1914年清史館成立,參與撰寫《清史稿》,主撰樂志,前后達七年。1915年曾應沈曾植邀請,參加編修《浙江通志》。1921年后,先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學、光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任中國史和文學教授。最后在燕京大學哈佛學社研究部工作,為燕京大學國學總導師。 ...
張爾田。 張爾田(1874年—1945年),一名采田,字孟劬,號遁庵、遁庵居士,又號許村樵人,杭縣(今浙江杭州)人。近代歷史學家、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張之杲,著有《初日山房詩集》、《泰州保衛記》。辛亥革命后閑居。1914年清史館成立,參與撰寫《清史稿》,主撰樂志,前后達七年。1915年曾應沈曾植邀請,參加編修《浙江通志》。1921年后,先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學、光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任中國史和文學教授。最后在燕京大學哈佛學社研究部工作,為燕京大學國學總導師。
過天臺。宋代。王十朋。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躋。雪深封佛壟,云暗鎖桃溪。流水無還有,亂山高復低。欲尋劉阮洞,歸路恐成迷。
同崔太史張侍御飲周都閫亭子。明代。何景明。 公主山亭在,元戎小隊回。碧沙沾細雨,白日映輕雷。已并花邊駿,難孤竹下杯。良宵可乘興,歸騎莫頻催。
白馬渡。宋代。洪皓。 國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歸。繚繞一萬里,人物太半非。昔時渡盟津,賓從爭扶持。北辰渡白馬,陰噎日無輝。一酎祈利涉,馮夷莫予違。驚秋感葉脫,況乃思鱸肥。父老行歡息,風雨仍霏微。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遙望一惆悵,何當拜天威。
次韻伯言明發登西樓望桃花 其一。宋代。釋道潛。 江南梅子已生仁,京國桃花始放春。氣候不齊雖可恨,一枝猶得見墻闉。
閨情絕句(五首)。明代。沙宛在。 瓜果初陳月殿高,雙星今夜會云曹。笑來好事惟乾鵲,甘為他人髡頂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