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仙山何處,海光回望遙。聽廣樂、醉引流霞,清虛府、絳袂曾招。
呼龍耕煙種玉,玻璃脆、鏡日頻勸敲。怕爛柯、對弈無人,空中語、覆鹿重夢蕉。
漫信跨鸞上霄。紅朝翠暮,云翹慣怨回飆。貝闕珠巢。
擬同賦,水仙謠。天孫聘錢償否,洗淚眼,愛河潮。樓頭弄簫。
前宵尚解佩,臨漢皋。
綺寮怨。近現代。陳匪石。 縹緲仙山何處,海光回望遙。聽廣樂、醉引流霞,清虛府、絳袂曾招。呼龍耕煙種玉,玻璃脆、鏡日頻勸敲。怕爛柯、對弈無人,空中語、覆鹿重夢蕉。漫信跨鸞上霄。紅朝翠暮,云翹慣怨回飆。貝闕珠巢。擬同賦,水仙謠。天孫聘錢償否,洗淚眼,愛河潮。樓頭弄簫。前宵尚解佩,臨漢皋。
陳匪石(1883-1959) 原名世宜,號小樹,又號倦鶴。江寧人。早年就讀尊經書院,曾隨張次珊學詞。入同盟會。又隨朱祖謀研究詞學,并入南社,編《七襄》刊物。據傳譯有《最后一課》(鄭逸梅《南社叢談》)。歷任上海各報記者、中國大學、華北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52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纂。著有《舊時月色齋詩》、《倦鶴近體樂府》、《宋詞舉》、《聲執》。 ...
陳匪石。 陳匪石(1883-1959) 原名世宜,號小樹,又號倦鶴。江寧人。早年就讀尊經書院,曾隨張次珊學詞。入同盟會。又隨朱祖謀研究詞學,并入南社,編《七襄》刊物。據傳譯有《最后一課》(鄭逸梅《南社叢談》)。歷任上海各報記者、中國大學、華北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52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纂。著有《舊時月色齋詩》、《倦鶴近體樂府》、《宋詞舉》、《聲執》。
歸心一發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游。
城中答王東村家元孝送歸中洲草堂之作兼示二三同志。明代。陳子升。 歸心一發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游。
種竹月馀稍覺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韻慰之 其一。明代。王紱。 東風無處不陽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獨含憔悴色,多應不樂近囂塵。
夢覺聞香。元代。方回。 湖海余生在,桑榆暮景閑。只堪娛老圃,焉用訪名山。鄰屋曉舂急,客床鄉夢還。江天啼鴃處,殘月幾回彎。
三代門。管蔡。唐代。周曇。 伊商胡越尚同圖,管蔡如何有異謨。不念祖宗危社稷,強于仁圣遣行誅。
和張推官同年陰無緒偶成。宋代。司馬光。 澹泊輕云寒不收,未成春雨只添愁。風煙寂寞幾何限,盡入憑高一雨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