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碎驚心,珠啼霣魄,好春從此難貯。架月飛愁,照慣白濛濛路。
怎寫成故紙離鸞,渾不讓年芳似羽。酸語。奈靜禪行榻,又挑泥絮。
暗綠庭深幾許。似瞥過朝云,飄忽神女。為戀金櫳,忘卻前塵悽苦。
要尋到花外情天,把小小雙魂交付。還住。認舊紅無恙,土華吹雨。
月華清 新得綠衣,又埋紫玉,仍銜蟬之劫也。用舊韻悼之。清代。易順鼎。 玉碎驚心,珠啼霣魄,好春從此難貯。架月飛愁,照慣白濛濛路。怎寫成故紙離鸞,渾不讓年芳似羽。酸語。奈靜禪行榻,又挑泥絮。暗綠庭深幾許。似瞥過朝云,飄忽神女。為戀金櫳,忘卻前塵悽苦。要尋到花外情天,把小小雙魂交付。還住。認舊紅無恙,土華吹雨。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后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后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后,縱情于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并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
易順鼎。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后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后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后,縱情于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并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七月朔日聞蛩 其三。。弘歷。 唧唧散涼聲,因風度響輕。由來喧本寂,不有滅皆生。宵景聊復玩,秋懷底事縈。黃姑盼牛渚,屈指若為情。
錢申仲大夫索四亭詩各賦一首 白云亭。宋代。周紫芝。 登臨思昔人,有意在山麓。舉首瞻孤云,悵懷思宰木。云亦初何心,意乃自感觸。人生風木念,此念何由足。忽忽不可留,悠悠空滿目。愿言結斯廬,聊用慰幽獨。
出資陽赴武岡道中二首 其二。明代。尹臺。 屢回山谷阻,時復得幽村。路轉松杉密,疃開芋秣繁。人煙通絕嶺,草樹豁高原。莫問桃花水,前溪亦武源。
送陸侍御歸淮南使府五韻(用年字)。唐代。劉禹錫。 江左重詩篇,陸生名久傳。鳳城來已熟,羊酪不嫌膻。歸路芙蓉府,離堂玳瑁筵。泰山呈臘雪,隋柳布新年。曾忝揚州薦,因君達短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