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杯長揖常娥,高情憐我霜髯白。婆娑樹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一鏡高懸,肺肝洞燭,了無塵隔。任憶千萬里,同然玉界,都不管、天南北。
老子萍蓬蹤跡。對西風、幾番行役。平生玩事,從頭細數,山川歷歷。明月明年,知它何處,能如今夕。惜無人共我,登樓酹古,一笑橫笛。
水龍吟(丁未約諸叔父玩月,期而不至,時適臺論)。宋代。李曾伯。 舉杯長揖常娥,高情憐我霜髯白。婆娑樹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一鏡高懸,肺肝洞燭,了無塵隔。任憶千萬里,同然玉界,都不管、天南北。老子萍蓬蹤跡。對西風、幾番行役。平生玩事,從頭細數,山川歷歷。明月明年,知它何處,能如今夕。惜無人共我,登樓酹古,一笑橫笛。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間) 南宋詞人。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今河南沁陽附近)。南渡后寓居嘉興(今屬浙江)。
首尾吟 其四十九。宋代。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會計時。進退云山為主判,陶镕水竹是兼司。鶯花舊管三千首,風月初收二百題。歲暮又須行考課,堯夫非是愛吟詩。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唐代。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鄂州南樓書事四首。宋代。黃庭堅。 武昌參佐幕中畫,我亦來追六月涼。老子平生殊不淺,諸君少住對胡床。
送陳宜山廷尉奉召北上。明代。湛若水。 多年不見宜山子,到我來時作別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風浪各方天。可堪插翅隨鳧翥,不盡揮弦送鳳騫。北斗瞻依意何極,貫城應在五云邊。
嶺上見大江及匡廬諸峰。。項安世。 背立梧桐嶺,面對匡廬峰。江流過其下,渺渺去朝宗。萬山左右衛,如陣復如墉。壯哉天地間,偉觀人所鐘。自有此山來,來往賞憧憧。豈是千載人,無有此心胸。定應出圣宅,山鬼閟其蹤。茲行亦奇事,突兀肯相供。多言恐怒來,急下扶吾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