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春光晚,邊城氣候寒。
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
水作琴中聽,山疑畫里看。
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
經行嵐州。唐代。杜審言。 北地春光晚,邊城氣候寒。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水作琴中聽,山疑畫里看。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
詩人所在的隰城縣距嵐州不是很遠,但嵐州的西、北、南三面皆有山,比隰城高寒。詩人兩次經過嵐州的時間都是春天,去時約在陰歷二月底,返時大概是三月初。三月底隰城一帶已是杏紅柳綠,三月初也已桃李芬芳。而同期的嵐州卻仍冬意蕭索花樹皆未發。所以詩的首聯說:“北地春光晚,邊城氣候寒”,北地,指當時的河東道的北面地方,邊城指嵐州城。這里春天來得遲,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氣象。
頷聯“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是篇中寫景的名句。這聯詩的妙處在于容量大,意象豐富。它以生動的形象確切地描述了嵐州的“春光晚”和“氣候寒”?!巴鶃怼薄ⅰ靶屡f”,細致入微地表現了時間的變化和空間的層次?!巴薄皝怼眱蓚€動詞連用作時間副詞,既點出了詩人往返行程又表現出時空的跨度?!靶隆薄芭f”兩個形容詞連用,既再次點明往返的季節又真實形象地記錄了雪景環境。“花不發”,是芽苞欲萌,還是含苞待放呢?這給讀者留下馳騁想象的空間?!把┤詺垺币餐瑯幽腿藢の?,冰雪正在消融,還是尚未消融?任由讀者想象。這畢竟是嵐州特有的景象,但又不是不可捉摸的,“來往”是寫詩人的活動,“花不發”是詩人往來時的觀察。其中便暗寓了比較。這比較是與詩人所出發之地及所返回之地隰城的比較,從這聯詩可以體會到詩人以少勝多的深厚筆力。
頸聯描摹嵐州山水的可愛,“水作琴中聽,山疑畫里看”,流水淙淙,清音若琴聲,白雪皚皚,山如畫的一般。這景色已足以悅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聽”,又喚起人們的藝術聯想,產生了伯牙彈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湯湯乎流水!怡人心神,蕩除煩囂。這也許就是詩人所感觸的美的所在。
在這高山流水的境界里,詩人似乎忘掉了一切凡塵瑣事,但轉瞬之間,他又意識到自己有公務在身,不可貪賞山水久逗留。因此尾聯說:“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詩人懷著惋惜與贊嘆的心情,揚鞭催馬,繼續行進在艱險的山路上。
杜審言是善于發現美、表現美的人,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無不對之產生美感,無論是北國、南荒、江左、中原,祖國的大地山河在他的筆下都異彩紛呈,各自顯現出獨特的美來。就是邊城嵐州,詩人也把它寫得美麗動人。詩人通過這些詩歌表現出對祖國山河深摯的熱愛。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
杜審言。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與仲安別后奉寄。宋代。呂本中。 出門送君時,一步再徘徊。雖云非遠別,念與始謀乖。欲求連墻居,故作千里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我獨滯一方,后會良未諧。冬初風浪息,蛟龍深蟄雷。其如中原盜,所至尚揚埃。子行莫夷猶,恐致狼虎猜。胡人更遠適,畏死投煙霾?;侍炀弥槪撇患拔醿姟*氁灾橇γ?,寧有此理哉。因書寄苦語,亦以謝不才。新春好天色,指望妖氛開。即當候歸艎,取酒尋尊罍。欣然得一笑,便足禳千災。豫章百里遠,可以慰客懷。須君起我病,同上徐孺臺。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
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
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杳骺慈沼?,靈怪問舟人。
送歸中丞使新羅(一本題下有冊立吊祭四字)。唐代。耿湋。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杳骺慈沼?,靈怪問舟人。城邑分華夏,衣裳擬縉紳。他時禮命畢,歸路勿迷津。
次韻楊侯見送游五峰。宋代。郭祥正。 飄然忽作五峰游,三伏誰知冷似秋。為在深云更深處,手提白羽看泉流。
和崔象之紫菊。宋代。韓億。 紫菊披香碎曉霞,年年霜晚賞奇葩。嘉名自合開仙府,麗色何妨奪錦砂。雨徑蕭疏凌蘚暈,露叢芬馥敵蘭芽。孤標只取當筵重,不似尋常泛酒花。
同孔加淳父諸君集時濟山齋分賦得主人林館秋。明代。王懋明。 寂寂揚雄宅,清涼幾席虛。萸香饋來酒,螢死讀殘書。霜砌花仍發,風林葉向疏。客懷同宋玉,搖落竟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