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辛雄族祖琛 琛子術 術族子德源 楊機 高道穆兄謙之 綦俊山偉 宇文忠之 費穆 孟威
辛雄,字世賓,隴西狄道人也。父暢,汝南、鄉郡二郡太守。雄有孝性,居父 憂,殆不可識。清河王懌為司空,辟為左曹。懌遷司徒,仍授左曹。雄用心平直, 加以閑明政事,經其斷割,莫不悅服。懌每謂人曰:“必也無訟,辛雄有焉?!睔v 尚書駕部、三公郎。會沙汰郎官,唯雄與羊深等八人見留,余悉罷遣。
先是,御史中丞、東平王匡復欲輿棺諫諍,尚書令、任城王澄劾匡大不敬,詔 恕死。雄奏理匡曰:“竊惟白衣元匡,歷奉三朝,每蒙寵遇,諤諤之性,簡自帝心。 故高祖錫之以匡名,陛下任之以彈糾。當高肇之時,匡造棺致諫,主圣臣直,卒以 無咎。假欲重造,先帝已容之于前,陛下亦宜寬之于后?!蔽磶祝锍街荽淌?。 右仆射元欽稱雄之美,左仆射蕭寶夤曰:“吾聞游仆射云:‘得如雄者四五人共省 事,足矣’今日之賞,何其晚哉!”
初,廷尉少卿袁翻以犯罪之人,經恩競訴,枉直難明。遂奏曾染風聞者,不問 曲直,推為獄成,悉不斷理。詔門下、尚書、廷尉議之。雄議曰:“《春秋》之義, 不幸而失,寧僭不濫。僭則失罪人,濫乃害善人。今議者不忍罪奸吏,使出入縱情, 令君子小人,薰蕕不別,豈所謂賞善罰惡,殷勤隱恤者也?古人唯患察獄之不精, 未聞知冤而不理。”詔從雄議。自后每有疑議,雄與公卿駁難,事多見從。于是公 能之名甚盛。又為《祿養論》,稱仲尼陳五孝,自天子至于庶人,無致仕之文。 《禮記》:八十,一子不從政;九十,家不從政。鄭玄注云:“復除之?!比粍t止 復庶人,非公卿士大夫之謂。以為宜聽祿養,不約其年。書奏,孝明納之。后除司 空長史。時諸公皆慕其名,欲屈為佐,莫能得也。
時諸方賊盛,而南寇侵境,山蠻作逆,孝明欲親討,以荊州為先。詔雄為行臺 左丞,與臨淮王彧東趣葉城;別將裴衍,西通鴉路。衍稽留未進,議師已次汝濱。 逢北溝求救,議以處分道別,不欲應之。雄曰:“王執麾閫外,唯利是從,見可而 進,何必守道?”彧恐后有得失之責,要雄符下。雄以車駕將親伐,蠻夷必懷震動, 乘彼離心,無往不破,遂符彧軍,令速赴擊。賊聞,果自走散。在軍上疏曰:“凡 人所以臨堅陳而忘身,觸白刃而不憚者,一則求榮名,二則貪重賞,三則畏刑罰, 四則避禍難。非此數事,雖圣王不能勸其臣,慈父不能厲其子。明主深知其情,故 賞必行,罰必信,使親疏貴賤,勇怯賢愚,聞鐘鼓之聲,見旍旗之列,莫不奮激, 競赴敵場。豈厭久生而樂早死也?利害縣于前,欲罷不能耳。自秦、隴逆節,將歷 數年,蠻左亂常,稍已多載。凡在戎役,數十萬人,三方之師,敗多勝少,跡其所 由,不明賞罰故也。陛下欲天下之早平,愍征夫之勤悴,乃降明詔,賞不移時。然 兵將之勛,歷稔不決,亡軍之卒,晏然在家,致令節士無所勸慕,庸人無所畏懾。 進而擊賊,死交而賞賒;退而逃散,身全而無罪,此其所以望敵奔沮,不肯進力者 矣。為重發明詔,更量賞罰,則軍威必張,賊難可弭。臣聞必不得已,去食就信, 以此推之,信不可斯須廢也。賞罰,陛下之所易,尚不能全而行之;攻敵,士之所 難,欲其必死,寧可得也?”后為吏部郎中。
及爾硃榮入洛,河陰之難,人情未安,雄潛竄不出。孝莊欲以雄為尚書,門下 奏曰:“辛雄不出,存亡未知?!毙⑶f曰:“寧失亡而用之,可失存而不用也?” 遂除度支尚書。后以本官兼侍中、關西尉勞大使。將發,請事五條:一言逋懸租調, 宜悉不征;二言簡罷非時徭役,以紓人命;三言課調之際,使豐儉有殊,令州郡量 檢,不得均一;四言兵起歷年,死亡者眾,或父或子,辛酸未歇,見存耆老,請假 板職,悅生者之意,慰死者之魂;五言喪亂既久,禮儀罕習,如有閨門和穆,孝悌 卓然者,宜旌其門閭。莊帝從之,因詔:人年七十者授縣,八十授郡,九十加四品 將軍,百歲從三品將軍。
永熙三年,兼吏部尚書。時近習專恣,雄懼其讒匿,不能守正,論者頗譏之。 孝武南狩,雄兼左仆射,留守京師。永熙末,兼侍中。帝入關右,齊神武至洛,于 永寧寺大集朝士,責雄及尚書崔孝芬、劉廞、楊機等曰:“為臣奉主,匡危救亂。 若處不諫諍,出不陪隨,緩則耽寵,急便竄避,臣節安在?”乃誅之。
二子,士璨、士貞,逃入關中。
雄從父兄纂,字伯將,學涉文史,溫良雅正。初為袞州安東府主簿,與秘書丞 同郡李伯尚有舊。伯尚與咸陽王禧同逆,逃竄投纂,事覺,坐免官。后為太尉騎兵 參軍,每為府主清河王懌所賞。至定考,懌曰:“辛騎兵有學有才,宜為上第。” 及梁將曹義宗攻新野,詔纂為荊州軍司。纂善撫將士,人多用命,賊甚憚之。會孝 明崩諱至,咸以對敵,欲秘兇問。纂曰:“安危在人,豈關是也?”遂發喪號哭, 三軍縞素,還入州城,申以盟約。尋為義宗所圍,相率固守。孝莊即位,除兼尚書, 仍行臺。后大都督費穆擊義宗禽之,入城,因舉酒屬纂曰:“微辛行臺之在斯,吾 亦無由建此功也?!?/p>
永安二年,元顥乘勝至城下,為顥禽之。及孝莊還宮,纂謝不守之罪。帝曰: “于時朕亦北巡,東軍不守,豈卿之過?!鞭D滎陽太守。百姓姜洛生、康乞得者, 舊是前太守鄭仲明左右,豪猾偷竊,境內患之。纂伺捕禽獲,梟于郡市,百姓欣然。 纂僑屬洛陽,太昌中,乃為河南邑中正。
永熙三年,除河內太守。齊神武赴洛,兵集城下,纂出城謁,神武慰勉之。因 命前侍中司馬子如曰:“吾行途疲弊,宜代吾執河內手也。”尋為兼尚書、南道行 臺、西荊州刺史。時蠻酋樊大能應西魏,纂攻之,不克而敗,為西魏將獨孤信所害。 贈司徒公。
雄族祖琛。琛字僧貴。祖敬宗,父樹寶,并代郡太守。琛少孤,曾過友人,見 其父母無恙,垂涕久之。釋褐奉朝請、滎陽郡丞。太守元麗性頗使酒,琛每諫之。 麗后醉,輒令閉閣,曰:“勿使丞入也。”孝文南征,麗從輿駕,詔琛曰:“委卿 郡事,如太守也。”景明中,為揚州征南府長史。刺史李崇,多事產業,琛每諫折, 崇不從,遂相糾舉,詔并不問。后加龍驤將軍、南梁太守。崇因置酒謂琛曰:“長 史后必為刺史,但不知得上佐何如人耳?!辫υ唬骸叭羧f一叨忝,得一方正長史, 朝夕聞過,是所愿也?!背缬袘M色。卒于官。
琛寬雅有度量,涉獵經史,喜慍不形于色。當官奉法,所在有稱。
長子悠,字元壽,早有器業,為侍御史,監揚州軍。賊平,錄勛書,時李崇猶 為刺史,欲寄人名,悠不許。崇曰:“我昔逢其父,今復逢其子。”早卒。
悠弟俊,字叔義,有文才。魏子建為山南行臺,以為郎中。有軍國機斷。還京, 于滎陽為人所劫害。贈東秦州刺史。俊弟術。
術字懷哲,少明敏,有識度,解褐司空胄曹參軍。與仆射高隆之共典營構鄴都 宮室。術有思理,百工克濟。再遷尚書右丞,出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追授并州 長史,遭父憂去職。清河父老數百人,詣闕上書,請立碑頌德。齊文襄嗣事,與尚 書左丞宋游道、中書侍郎李繪等并追詣晉陽,俱為上客。累遷散騎常侍。武定六年, 侯景叛,除東南道行臺尚書,封江夏縣男。與高岳等破侯景,禽蕭明。遷東徐州刺 史,為淮南經略使。齊天保元年,侯景徵江西租稅,術率諸軍度淮斷之,燒其稻數 百萬石。還鎮下邳,人隨術北度淮者三千余家。東徐州刺史郭志殺郡守,文宣聞之, 敕術自今所統十余州地,諸有犯法者,刺史先啟聽報;以下先斷,后表聞。齊代行 臺兼總人事,自術始也。安州刺史、臨清太守、盱眙蘄城二鎮將犯法,術皆案奏殺 之。睢州刺史及所部郡守,俱犯大辟,朝廷以其奴婢百口及貲財盡賜術。三辭不見 許,術乃送詣所司,不復以聞。邢邵聞之,遺術書曰:“昔鐘離意云:孔子忍渴于 盜泉,便以珠璣委地。足下今能如此,可謂異代一時?!奔巴跎嫫坪罹?,術招攜 安撫,城鎮相繼款附,前后二十余州。于是移鎮廣陵,獲傳國璽送鄴,文宣以璽告 于太廟。此璽即秦所制,方四寸,上紐交盤龍,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二漢相傳,又歷魏、晉;晉懷帝敗,沒于劉聰;聰敗,沒于石氏;石氏敗,晉穆帝 永和中,濮陽太守戴僧施得之,遣督護何融送于建業;歷宋、齊、梁;梁敗,侯景 得之;景敗,侍中趙思賢以璽投景南袞州刺史郭元建,送于術,故術以進焉。尋徵 為殿中尚書,領太常卿。仍與朝賢,議定律令。遷吏部尚書,食南袞州梁郡干。遷 鄴以后,大選之職,知名者數四,互有得失,未能盡美。文襄少年高朗,所弊也疏; 袁叔德沈密謹厚,所傷者細;楊愔風流辨給,取士失于浮華;唯術性尚貞明,取士 以才以器,循名責實,新舊參舉,管庫必擢,門閥不遺??贾昂筱尯?,在術最為 折衷,甚為當時所稱舉。天保末,文宣嘗令術選百員官,參選者二三千人,術題目 士子,人無謗讟,其所旌擢,后亦皆致通顯。
術清儉寡嗜欲,勤于所職,未嘗暫懈,臨軍以威嚴,牧人有惠政。少愛文史, 晚更勤學,雖在戎旅,手不釋卷。及定淮南,凡諸貲物,一毫無犯。唯大收典籍, 多是宋、齊、梁時佳本,鳩集萬余卷,并顧、陸之徒名畫,二王已下法書,數亦不 少。俱不上王府,唯入私門。及還朝,頗以饟遺貴要,物議以此少之。十年卒,年 六十。皇建二年,贈開府儀同三司、中書監、青州刺史。
子閣卿,尚書郎。閣卿弟衡卿,有識學,開府參軍事。隋大業初,卒于太常丞。 術族子德源。德源字孝基,祖穆,魏平原太守。父子馥,尚書左丞。
德源沈靜好學,十四解屬文,及長,博覽書記。美儀容,中書侍郎裴讓之特相 愛好,兼有龍陽之重。齊尚書仆射楊遵彥、殿中尚書辛術皆一時名士,并虛襟禮敬, 同舉薦之。后為兼員外散騎侍郎,聘梁使副。德源本貧素,因使,薄有資裝,遂餉 執事,為父求贈,時論鄙之。中書侍郎劉逖上表薦德源:弱齡好古,晚節逾厲,枕 藉《六經》,漁獵百氏;文章綺艷,體調清華。恭慎表于閨門,謙捴著于朋執;實 后進之辭人,當今之雅器。由是除員外散騎侍郎。后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陳。及還, 待詔文林館,位中書舍人。
齊滅,仕周為宣納上士。因取急詣相州,會尉遲迥起逆,以為中郎,德源辭不 獲免,遂亡去。隋受禪,不得調者久之。隱林慮山,郁郁不得志,著《幽居賦》以 自寄。素與武陽太守盧思道友善,時相往來。魏州刺史崔彥武奏德源潛為交結,恐 有奸計,由是謫令從軍討南寧。及還,秘書監牛弘以德源才學顯著,奏與著作郎王 劭同修國史。德源每于務隙撰集,注《春秋三傳》三十卷,注《揚子法言》二十三 卷。蜀王秀奏以為掾,轉諮議參軍,卒官。有集二十卷,又撰《政訓》、《內訓》 各二十卷。有子素臣。
德源從祖兄元植,齊天保中,司空司馬。學涉,有名聞于世。
德源族叔珍之,少有氣俠,歷位北海太守,后行平州事,卒于州。贈驃騎大將 軍、洛州刺史,謚曰恭。
子愨,武定末,開府鎧曹參軍。
楊機,字顯略,天水冀人也。祖伏恩,徙居洛陽,因家焉。機少有志節,為士 流所稱。河南尹李平、元暉,并召署功曹。暉尤委以郡事?;蛑^暉曰:“弗躬弗親, 庶人弗信,何得委事于機,高臥而已?!睍熢唬骸拔崧劸觿谟谇笫?,逸于任賢, 吾既委得其才,何為不可?”由是聲名更著。時皇子國官多非其人,詔選清直之士, 機見舉為京兆王愉國中尉,愉甚敬憚之。后為洛陽令,京輦伏其威風。訴訟者一經 其前,后皆識其名姓,并記其事理。歷司州別駕、清河內史、河北太守,并有能名。 永熙中,除度支尚書。機方直之心,久而彌厲,奉公正己,為時所稱。家貧無馬, 多乘小犢車,時論許其清白。與辛雄等并為齊神武所誅。
高恭之,字道穆,自云遼東人也。祖潛,獻文初,賜爵陽關男。詔以沮渠牧犍 女賜潛為妻,封武威公主,拜駙馬都尉。父崇,字積善,少聰敏,以端謹稱。家資 富厚,而崇志尚儉素。初,崇舅氏坐事誅,公主痛本生絕胤,遂以崇繼牧犍后,改 姓沮渠。景明中,啟復本姓,襲爵,除洛陽令。為政清斷,吏人畏其威風,發扌適 不避強御,縣內肅然。卒,贈滄州刺史,謚曰成。
道穆以字行于世,學涉經史,所交皆名流俊士。幼孤,事兄如父。每謂人曰: “人生厲心立行,貴于見知,當使夕脫羊裘,朝佩珠玉。若時不我知,便須退跡江 海,自求其志。”御史中尉元匡高選御史,道穆奏記求用于匡,匡遂引為御史。其 所糾扌適,不避權豪。正光中,出使相州。前刺史李世哲,即尚書令崇之子,多有 非法,逼買人宅,廣興屋宇,皆置鴟尾,又于馬埒堠上為木人執節。道穆繩糾,悉 毀去之,并表發其贓貨。爾硃榮討蠕蠕,道穆監其軍事,榮甚憚之。蕭寶夤西征, 以為行臺郎中,委以軍機之事。后屬兄謙之被害,情不自安,遂托身于孝莊。孝莊 時為侍中,深相保護。及即位,賜爵龍城侯,除太尉長史,領中書舍人。及元顥逼 武牢,或勸帝赴關西者,帝以問道穆,道穆言關中殘荒,請車駕北度,循河東下。 帝然之。其夜到河內郡北,帝命道穆燭下作詔書,布告遠近,于是四方知乘輿所在。 尋除給事黃門侍郎、安喜縣公。于時爾硃榮欲回師待秋,道穆謂曰:“大王擁百萬 之眾,輔天子而令諸侯,此桓、文之舉也。今若還師,令顥重完守具,可謂養虺成 蛇,悔無及矣?!睒s深然之。及孝莊反政,因宴次謂爾硃榮曰:“前若不用高黃門 計,社稷不安,可為朕勸其酒,令醉?!睒s因陳其作監軍時,臨事能決,實可任用。 尋除御史中尉,仍兼黃門。
道穆外執直繩,內參機密,凡是益國利人之事,必以奏聞,諫爭盡言,無所顧 憚。選用御史,皆當世名輩,李希宗、李繪、陽休之、陽斐、封君義、邢子明、蘇 淑、宋世良等三十人。于時用錢稍薄,道穆表曰:“百姓之業,錢貨為本,救弊改 鑄,王政所先。自頃以來,私鑄薄濫,官司糾繩,掛網非一。在市銅價,八十一文 得銅一斤,私鑄薄錢,斤余二百。既示之以深利,又隨之以重刑,得罪者雖多,奸 鑄者彌眾。今錢徒有五銖之文,而無二銖之實,薄甚榆莢,上貫便破,置之水上, 殆欲不沈。因循有漸,科防不切,朝廷失之,彼復何罪。昔漢文帝以五分錢小,改 鑄四銖。至武帝復改三銖為半兩。此皆以大易小,以重代輕也。論今據古,宜改鑄 大錢,文載年號,以記其始。則一斤所成,止七十六文。銅價至賤,五十有余,其 中人功,食料、錫炭、鉛鈔,縱復私營,不能自潤。直置無利,自應息心,況復嚴 刑廣設也。以臣測之,必當錢貨永通,公私獲允。”后遂用楊侃計,鑄永安五銖錢。
仆射爾硃世隆當朝權盛,因內見,衣冠失儀,道穆便即彈糾。帝姊壽陽公主行 犯清路,執赤棒卒呵之不止,道穆令卒棒破其車。公主深恨,泣以訴帝。帝曰: “高中尉清直人,彼所行者公事,豈可私恨責之也?”道穆后見帝,帝曰:“一日 家姊行路相犯,深以為愧?!钡滥旅夤谥x,帝曰:“朕以愧卿,卿反謝朕!”尋敕 監儀注。又詔:“秘書圖籍及典書緗素,多致零落,可令道穆總集帳目,并牒儒學 之士,編比次第?!?/p>
道穆又上疏曰:“高祖太和之初,置廷尉司直,論刑辟是非,雖事非古始,交 濟時要。竊見御史出使,悉受風聞,雖時獲罪人,亦不無枉濫。何者?得堯之罰, 不能不怨。守令為政,容有愛憎,奸猾之徒,恆思報惡,多有妄造無名,共相誣謗。 御史一經檢究,恥于不成,杖木之下,以虛為實。無罪不能自雪者,豈可勝道哉! 臣雖愚短,守不假器,繡衣所指,冀以清肅。若仍更踵前失,或傷善人,則尸祿之 責,無所逃罪。如臣鄙見,請依太和故事,還置司直十人,名隸廷尉,秩以五品, 選歷官有稱,心平性正者為之。御史若出糾劾,即移廷尉,令知人數。廷尉遣司直 與御史俱發。所到州郡,分居別館。御史檢了,移付司直。司直覆問事訖,與御史 俱還。中尉彈聞,廷尉科案,一如舊式。庶使獄成罪定,無復稽寬,為惡取敗,不 得稱枉。若御史、司直糾劾失實,悉依所斷獄罪之。聽以所檢,迭相糾發。如二使 阿曲,有不盡理,聽罪家詣門下通訴,別加案檢。如此,則肺石之傍,怨從可息; 聚棘之下,受罪吞聲者矣?!痹t從之,復置司直。
及爾硃榮死,帝召道穆,付赦書,令宣于外,謂曰:“今當得精選御史矣?!?先是,榮等常欲以其親黨為御史,故有此詔。及爾硃世隆等戰于大夏門北,道穆受 詔督戰。又贊成太府卿李苗斷橋之計,世隆等于是北遁。加衛將軍、大都督,兼尚 書右仆射、南道大行臺。時雖外托征蠻,而帝恐北軍不利,欲為南巡之計。未發, 會爾硃兆入洛,道穆慮禍,托病去官。世隆以其忠于前朝,遂害之。太昌中,贈車 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子士鏡襲爵,為北豫州刺史。道穆兄謙之。
謙之字道讓,少事后母以孝聞。專意經史,天文、算歷、圖緯之書,多所該涉。 好文章,留心《老》、《易》。襲父爵。孝昌中,行河陰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礫, 指作錢物,詐市人馬,因而逃去。詔令追捕,必得以聞。謙之乃偽枷一囚,立于馬 市,宣言是前詐市馬賊,今欲刑之。密遣腹心,察市中私議者。有二人相見,忻然 曰:“無復憂矣!”執送案問,悉獲其黨。并出前后盜處,失物之家,各得其本物, 具以狀告。尋正河陰令。在縣二年,損益政體,多為故事。時道穆為御史,亦有能 名,世美其父子兄弟并著當官之稱。
舊制,二縣令得面陳得失。時佞幸之輩,惡其有所發聞,遂共奏罷。謙之乃上 疏曰:“臣以無庸,謬宰神邑,實思奉法不撓,稱是官方。酬朝廷無貲之恩,盡人 臣守器之節。但豪家支屬,戚里親媾,縲紲所及,舉目多是。皆有盜憎之色,咸起 惡上之心。縣令輕弱,何能克濟?先帝昔發明詔,得使面陳所懷。臣亡父先臣崇之 為洛陽令,常得入奏是非,所以朝貴斂手,無敢干政。近年已來,此制遂寢,致使 神宰威輕,下情不達。今二圣遠遵堯、舜,憲章高祖,愚臣亦望策其駑蹇,少立功 名。乞行新典,更明往制,庶奸豪知禁,頗自屏心?!痹t付外量聞。
謙之又上疏,以為:“自正光以來,邊城屢擾,命將出師,相繼于路。但諸將 帥,或非其才,多遣親者,妄稱入募,唯遣奴客充數而已。對寇臨敵,略不彎弓。 則是王爵虛加,征夫多闕,賊虜何可殄除,忠貞何以勸誡也?且近習侍臣,戚屬朝 士,請托官曹,擅作威福。如有清貞奉法,不為回者,咸共譖毀,橫受罪罰。在朝 顧望,誰肯申聞?蔽上擁下,虧風損政。使讒諂甘心,忠讜息義。且頻年以來,多 有征發,人不堪命,動致流離。茍保妻子,競逃王役,不復顧其桑井,憚此刑書。 正由還有必困之理,歸無自安之路。若聽歸其本業,徭役微甄,則還者必眾,墾田 增辟,數年之后,大獲課入。今不務以理還之,但欲嚴符切勒,恐數年之后,走者 更多。故有國有家者,不患人不我歸,唯患政之不立;不恃敵不我攻,唯恃吾不可 侮。此乃千載共遵,百王一致。伏愿少垂覽察。”靈太后得其疏,以責左右近侍, 諸寵要者由是疾之。乃啟太后,云謙之有學藝,除為國子博士。
謙之與袁翻、常景、酈道元、溫子升之徒,或申款舊。好施贍恤,言諾無虧。 居家僮隸,對其兒不撻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世。無愆黥奴婢,常稱:“俱稟人 體,如何殘害?”謙之以父舅氏沮渠蒙遜曾據涼土,國書漏闕,乃修《涼書》十卷, 行于世。涼國盛事佛道,為論貶之,稱佛是九流之一家。當世名流,競以佛理來難, 謙之還以佛義對之,竟不能屈。以時所行歷多未盡善,乃更改元修者撰,為一家之 法。雖未行于世,識者嘆其多能。時朝議鑄錢,以謙之為鑄錢都將長者史,乃上表 求鑄三銖錢,曰:
蓋錢貨之立,本以通有無,便交易,故錢之輕重,世代不同。太公為周置九府 圜法。至景王時,更鑄大錢。秦兼海內,錢重半兩。漢興,以秦錢重,改鑄榆莢錢。 至文帝五年,復為四銖。孝武時悉復銷壞,更鑄三銖。至無狩中,變為五銖。又造 赤仄之錢,以一當五。王莽攝政,錢有六等:大錢重十二銖,次九銖,次七銖,次 五銖,次三銖,次一銖。魏文帝罷五銖錢,至明帝復立。孫權江左鑄大錢,一當五 百。權赤烏年,復鑄大錢,一當千。輕重大小,莫不隨時而變。竊以食貨之要,八 政為首,聚財之貴,詒訓典文。是以昔之帝王,乘天地之饒,御海內之富,莫不腐 紅粟于太倉,藏朽貫于泉府。儲畜既盈,人無困弊,可以寧謐四海,如身使臂者矣。 昔漢之孝武,地廣財饒,外事四戎,遂虛國用。于是草茅之臣,出財助邊;興利之 計,納稅廟堂。市列榷酒之官,邑有告緡之令。鹽鐵既興,錢弊屢改,少府遂豐, 上林饒積。外辟百蠻,內不增賦者,皆計利之由也。今群妖未息,四郊多壘,徵稅 既煩,千金日費,倉儲漸耗,財用將竭,誠楊氏獻稅之秋,桑兒言利之日。夫以西 京之盛,錢猶屢改,并行大小,子母相權。況今寇難未除,州郡淪敗,人物凋零, 軍國用少。別鑄小錢,可以富益,何損于政,何妨于人也?且政興不以錢大,政衰 不以錢小,唯貴公私得所,政化無虧,既行之于古,亦宜效之于今矣。昔禹遭大水, 以歷山之金鑄錢,救人之困;湯遭大旱,以莊山之金鑄錢,贖人之賣子者。今百姓 窮悴,甚于曩日,欽明之主,豈得垂拱而觀之哉?臣今此鑄,以濟交乏,五銖之錢, 任使并用,行之無損,國得其益。
詔將從之。事未就,會卒。
初,謙之弟道穆,正光中為御史,糾相州刺史李世哲事,大相挫辱,其家恆以 為憾。至是世哲弟神軌為靈太后深所寵任,會謙之家僮訴良,神軌左右之,入諷尚 書,判禁謙之于廷尉。時將赦,神軌乃啟靈太后,發詔于獄賜死。朝士莫不哀之。 所著文章百余篇,別有集錄。永安中,贈營州刺史,謚曰康。又除一子出身,以明 冤屈。
謙之弟謹之,字道修。父崇既還本姓,以謹之繼沮渠氏。
綦俊,字剽顯,河南洛陽人也。其先居代。俊孝莊時仕,累遷為滄州刺史,甚 為吏人畏悅。尋除太仆卿。及爾硃世隆等誅,齊神武召文武百司,下及士庶,議所 立。莫有應者??”芟唬骸皬V陵王雖為爾硃扶戴,當今之圣主也。”神武將從之。 時黃門崔甗議不同,高乾、魏蘭根等固執甗言,遂立孝武帝。及帝入關,神武深思 俊言,常以為恨。尋除御史中尉,于路與仆射賈顯度相逢,顯度恃勛貴,排俊騶列 倒,俊忿見于色,自入奏之。尋加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俊佞巧,能候當涂,斛斯椿、賀拔勝皆與友善。性多詐,賀拔勝出鎮荊州,過俊別, 因辭俊母??」室姅直妆?,勝更遺之錢物。后兼吏部尚書,復為滄州刺史。徵還, 兼中尉,章武縣伯。尋除殷州刺史,薨于州。贈司空公,謚曰文貞。
子洪實,字巨正,位尚書左右郎、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無行檢,卒。
山偉,字仲才,河南洛陽人也。其先居代。祖強,美容貌,身長八尺五寸,工 騎射,彎弓五石,為奏事中散。從獻文獵方山,有兩狐起于御前,詔強射之,百步 內,二狐俱獲。位內行長。父幼之,位金明太守。偉涉獵文史,孝明初,元匡為御 史中尉,以偉兼侍御史。入臺五日,便遇正會,偉司神武門。其妻從叔為羽林隊主, 撾直長于殿門,偉即劾奏??锷浦?,俄然奏正,帖國子助教,遷員外郎、廷尉評。
時天下無事,進仕路難,代遷之人,多不沾預。及六鎮、隴西二方起逆,領軍 元叉欲用代來寒人為傳詔,以慰悅之,而牧守子孫投狀求者百余人。叉因奏立勛附 隊,令各依資出身。自是北人,悉被收敘。偉遂奏記,贊叉德美。叉素不識偉,訪 侍中安豐王延明、黃門郎元順,順等因是稱薦之。叉令仆射元欽引偉兼尚書二千石 郎,后正名士郎,修起居注。仆射元順領選,表薦為諫議大夫。
爾硃榮之害朝士,偉時守直,故免禍。及孝莊入宮,仍除偉給事黃門侍郎。先 是偉與儀曹郎袁升、屯田郎李延考、外兵郎李奐、三公郎王延業方駕而行,偉少居 后。路逢一尼,望之嘆曰:“此輩緣業,同日而死。”謂偉曰:“君方近天子,當 作好官。”而升等四人皆于河陰遇害,果如其言。
俄領著作郎,節閔帝立,除秘書監,仍著作。初,爾硃兆入洛,官守奔散,國 史典書高法顯密埋史書,故不遺落。偉自以為功,訴求爵賞。偉挾附世隆,遂封東 阿縣伯,而法顯止獲男爵。偉尋進侍中。孝靜初,除衛大將軍,中書令,監起居。 后以本官復領著作,卒官。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謚曰 文貞公。
國史自鄧彥海、崔深、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還,諸人相繼撰錄。綦俊及 偉等諂悅上黨王天穆及爾硃世隆,以為國書正應代人修緝,不宜委之余人,是以綦、 偉等更主大籍。守舊而已,初無述著,故自崔鴻死后,迄終偉身,二十許載,時事 蕩然,萬不記一。后人執筆,無所憑據,史之遺闕,偉之由也。外示沈厚,內實矯 競。與綦俊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間,遂若水火。與宇文忠之之徒代人為黨,時賢 畏惡之。而愛尚文史,老而彌篤。偉弟少亡,偉撫寡訓孤,同居二十余載,恩義甚 篤。不營產業,身亡之后,賣宅營葬,妻女不免飄泊,士友嘆愍之。長子昂襲爵。
宇文忠之,河南洛陽人也。其先南單于之遠屬,世據東部,后居代都。父侃, 卒于書侍御史。忠之涉獵文史,頗有筆札,釋褐太學博士。天平初,除中書侍郎。 裴伯茂與之同省,常侮忽之,以忠之色黑,呼為“黑宇”。后敕修國史。元象初, 兼通直散騎常侍,副鄭伯猷,使梁。武定初,為尚書右丞,仍修史。未幾,以事除 名。忠之好榮利。自為中書郎六七年矣,遇尚書省選右丞,預選者皆射策,忠之試 焉。既獲丞職,大為忻滿,志氣囂然,有驕物之色。識者笑之。既失官爵,怏怏發 疾,卒于君山。
費穆,字朗興,代人也。祖于,位商賈二曹令、懷州刺史,賜爵松陽男。父萬 襲爵,位梁州鎮將,贈冀州刺史。穆性剛烈,有壯氣,頗涉文史,好尚功名。宣武 初,襲爵,稍遷涇州平西府長史。時刺史皇甫集,靈太后之元舅,恃外戚之親,多 為非法。穆正色匡諫,集亦憚之。
后蠕蠕主婆羅門自涼州歸降,其部眾因饑侵掠邊邑。詔穆銜旨宣慰,莫不款附。 明年復叛,入寇涼州。除穆兼尚書右丞、西北道行臺,仍為別將,往討之。穆至涼 州,蠕蠕遁走。穆謂其所部曰:“夷狄獸心,見敵便走,若不令其破膽,終恐疲于 奔命。”乃簡練精騎,伏于山谷,使羸劣之眾為外營,以誘之。賊騎覘見,俄而競 至,伏兵奔擊,大破之。及六鎮反叛,穆為別將,隸都督李崇北伐。都督崔暹失利, 崇將議班師。以朔州是白道之沖,賊之咽喉,若不全,則并、肆危,選將鎮捍,僉 議舉穆。崇乃請穆為朔州刺史。尋改云州刺史。穆招集離散,頗得人心。北境州鎮 皆沒,唯穆獨存。久之,援軍不至,穆乃棄城南走,投爾硃榮于秀容。既而詣闕請 罪,詔原之。孝昌中,以都督討平二絳反蜀,拜散騎常侍。后妖賊李洪于陽城起逆, 連結蠻左,詔穆兼武衛將軍擊破之。
及爾硃榮向洛,靈太后徵穆,令屯小平。榮推奉孝莊,穆遂先降。榮素知穆, 見之甚悅。穆潛說榮曰:“公士馬不出萬人,長驅向洛,前無橫陳者。政以推奉主 上,順人心故。今以京師之眾,百官之盛,一知公之虛實,必有輕侮之心。若不大 作討罰,更樹親黨,公還北之日,恐不得度太行而內難行矣。”榮心然之,于是有 河陰之事。天下聞之,莫不切齒。榮入洛,穆為吏部尚書、魯縣侯,進封趙平郡公。 為侍中、前鋒大都督,與大將軍元天穆討平邢杲。
時元顥入京師,穆與天穆既平齊地,將擊顥。穆圍武牢,將拔,屬天穆北度, 既無后繼,穆遂降顥。顥以河陰酷濫,事起于穆,引入詰讓,殺之。孝莊還宮,贈 侍中、司徒公,謚曰武宣。
孟威,字能重,河南洛陽人也。頗有氣尚,尤知北土風俗。歷東宮齊帥、羽林 監。后以明解北人語,敕在著作,以備推訪。累遷沃野鎮將。前后頻使遠籓。粗能 稱旨。普泰中,除大鴻臚卿,卒,贈司空公。子恂嗣。
論曰:辛雄吏能歷職,琛以公方行己,懷哲體有清監,德源雅業無虧,并素門 之所得也。楊機清斷在公。道穆兄弟有政事之用。綦俊遭逢受職。山偉位行頗爽。 忠之雖文史足用,而雅道蔑聞。費穆出身效力,功名著矣,末路一言,禍延簪帶, 其死也宜哉!孟威以方言陳力,其勤亦可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