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m4sos"><tbody id="m4sos"></tbody></fieldset><fieldset id="m4sos"><tr id="m4sos"></tr></fieldset>
    <samp id="m4sos"></samp>
  • <bdo id="m4sos"><pre id="m4sos"></pre></bdo>
  • <center id="m4sos"></center>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鑒賞

    原文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yīng)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滿山殘雪對虛堂,想似當(dāng)年輞口莊。

    門掩不須垂鐵鎖,客來聊復(fù)共藜床。

    故人聞道歌圍暖,妙語空傳醉墨香。

    莫為姬姜厭憔悴,把酒論文話偏長。

    賞析

      這首詩的題目為“次韻雪后書事”。這首詩是一首和詩。和詩是朋友之間用詩相互酬答的一種方式。這種朋友之間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對面的,也可以是身在異處通過書信的形式來進行的。根據(jù)詩中的“折寄遙憐”、“相思”、“獨自回”等詞可知,這首詩顯然屬于后者。這首詩是一首記事詩。詩歌所記何事?且看詩歌本身。

      詩歌開首就用一個直接表達感情的詞“惆悵”,不僅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且獲總領(lǐng)全篇之效。此詞的作用雖然易解,但問題是,誰人“惆悵”,為何“惆悵”。誰在“惆悵”呢?首句說“惆悵江頭幾樹梅”,莫非梅在惆悵?根據(jù)頷聯(lián),前時雖曾大雪壓梅,然梅已在昨夜雪后綻放枝頭,當(dāng)無惆悵之理由。既然不是梅在惆悵,惆悵的就只能是詩人自己。詩人開篇就說自己“惆悵”,可見其“惆悵”之濃之深。詩人作詩,當(dāng)蓄積的感情于提筆之際濃烈得難以化解時,便無暇慢條斯理的運用所謂的技巧表達之,而常常在詩歌的開頭直接予以發(fā)泄,若李白之“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難》),即為此類。然則,詩人為何惆悵?是因為江頭只有幾樹梅,為梅之少而惆悵嗎?恐亦不是。為何?因為梅雖是中國古代詩人的愛物,但其詩中的梅多以株,甚至以枝論,若“墻角數(shù)枝梅”之類,然未見有詩人因此而惆悵者。因此,朱熹之惆悵當(dāng)非為梅而為其內(nèi)心本有之情緒。既然詩人非為梅惆悵,為何要以“江頭幾樹梅”緊承其后?因為詩人要借江頭的這幾樹梅來紓解心中之惆悵。

      詩歌第二句云,“杖藜行繞去還來”。“杖藜”者,拐杖也。此句寫詩人之行為。詩人手扶拐杖繞行于梅下,去而復(fù)來,何也?乃因詩人愛梅,不忍離去耶?此種可能雖不能排除,然結(jié)合首句與第三四聯(lián)看,似理解為詩人因惆悵極深,徘徊難去,更為妥當(dāng)。

      頷聯(lián)憶尋梅之經(jīng)歷。“前時雪壓無尋處”,似為詩人惆悵之因。然昨夜雪停,梅已于月下綻放,因雪無處尋梅的惆悵當(dāng)煙消云散,何以今日仍惆悵難抑?此句再次表明,詩人的惆悵非為梅也。整聯(lián)寫詩人尋梅之經(jīng)歷,卻以“雪壓”表現(xiàn)梅生存環(huán)境之惡劣,從反面襯托梅冒寒綻放的堅貞品質(zhì);且詩人強調(diào)梅于月明之夜綻放,乃借明月烘托梅之高潔品格。詩人于此聯(lián)宕開一筆,不寫自己的惆悵,而憶尋梅之經(jīng)歷,既使詩歌在章法上顯得搖曳多姿,又為下聯(lián)寫折梅寄意做鋪墊。

      頸聯(lián)是理解全詩的關(guān)鍵。上聯(lián)“折寄遙憐人似玉”,意謂折一枝梅寄送給似玉的遠人。問題是,詩人為何將遠人比作“玉”?“憐”又當(dāng)作何解釋?有人認(rèn)為,此處的遠人是一位貌美如玉的女子,“憐”是愛的意思。誠恐不妥。首先,一位走路都需手扶杖藜的老者因為思念一位年輕女子而惆悵得在梅下繞去繞來,去而復(fù)來,實在有失體統(tǒng)。再者,這樣解釋與下聯(lián)“相思應(yīng)恨劫成灰”在意思上也難以聯(lián)系起來。“相思應(yīng)恨劫成灰”應(yīng)是詩人的想象,是詩人想象遠人思念自己時的情狀。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此句中的一個“應(yīng)”字。“應(yīng)”是“應(yīng)該”的意思,應(yīng)該怎么怎么,乃是一種推測。此句若寫的是詩人自己,當(dāng)然無需推測;既然用了推測,只能是詩人的想象。詩人想象這個似玉之人在思念自己的時候,心中還有“恨”。“恨”什么?“劫成灰”。從中便可推測,詩人要寄梅與之的人必是經(jīng)歷了某種嚴(yán)重的禍患,因此,詩人想象他在對自己的思念中仍帶有怨恨。至此,詩人何以要寄梅與他,何以要喻他為“玉”就明白了。原來詩人是希望他雖經(jīng)歷磨難卻能像梅一樣堅貞不屈,像玉一樣保持高潔人格。原來詩人惆悵并非為自己,而是為朋友;詩人“杖藜行繞去還來”原來是在為朋友憂慮擔(dān)心。

      詩人的憂慮和擔(dān)心是如此之深,乃至于行繞于梅下“沉吟”而忘記了時間,直至“日落”時寒鴉飛起才被驚醒獨自悵然而歸。尾聯(lián)仍重在對詩人行為的描寫。“沉吟”描寫詩人行繞于梅下滿腹心思的樣子,再次表現(xiàn)其內(nèi)心難以排遣的“惆悵”。“獨自回”,表現(xiàn)其孓然一身返回時的孤寂落寞。當(dāng)然,尾聯(lián)也有對環(huán)境的渲染。“日落”、“寒鴉起”一方面渲染環(huán)境的冷寂、凄清,烘托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落寞;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其徘回于梅下時間之長,突出其“惆悵”之深。

      這首詩以“書事”為題,句句都是在描寫詩人的行為。這些描寫為讀者展示了一位思念遠友,為朋友的遭遇滿懷憂慮的老者形象。高考命題人認(rèn)為這首詩是詠梅詩,實為不妥。詠物詩,所詠之物是整首詩描寫的主體,詠物的目的或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兼而有之。這首詩雖然寫了梅,卻沒有對其做正面描寫,雖然也表現(xiàn)了梅的品格,目的卻不在此。在詩中,梅只是詩人用以慰藉自己鼓勵朋友的憑藉,而不是要著意表現(xiàn)的對象。如此,不能說其是詠物詩。

    返回
    久久综合日本熟妇|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 久久www免费人成看国产片| 亚洲&#228;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久久国产劲爆AV内射—百度|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99国产欧美精品久久久蜜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高清免费久久午夜精品|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久久综合成人网|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模特私拍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亚洲天堂久久久|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东方aⅴ免费观看久久av| 久久青青草视频| 久久天天婷婷五月俺也去|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